
俄罗斯总统普京一纸总统令,在远东划出五大“战略经济特区”,全部由联邦政府直管,外资门槛大降,连军事物流都能开放合作。
耐人寻味的是,五块地中有三块紧贴中俄边境,其中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直接把黑瞎子岛圈进“协同发展圈”,这个曾经布满军事哨所、荒废几十年的争议岛屿,突然被俄方推上开发前线。
西方制裁下,俄西部经济几乎瘫痪,但远东资源富矿却长期“冻在图纸上”。
如今普京换打法:用“点状爆破”集中砸开突破口。
能源管道扩建谈判已启动,中资开始调研哈巴罗夫斯克港口物流,农业公司试水极地种植。
俄媒吹风说这是“新东向计划”,但内部文件暴露真实目标:按战时标准配置产业链,矿产审批国有化、数据禁止外流、农业捆绑物流枢纽,五大特区活脱脱一套“战略资源调配图”。
展开剩余85%黑瞎子岛成了试水温的关键棋子。
中方早已把西半部建成湿地公园和旅游区,俄方东半部却连条像样公路都没有。
现在俄方突然提出要建“跨界生态与港口示范区”,还放风要修跨境桥梁、整合航道。
嘴上说“联合开发”,实际算盘打得响:既不想独自承担开发成本,又要把控黑龙江-乌苏里江交汇处的深水航道,把军事前哨变身物流堡垒。
五大特区
2025年7月,克里姆林宫突然发布总统令,在远东设立五个联邦直管特区,权限远超普通州政府。
外资准入放宽到前所未有的程度:允许混合模式开发核心基建,军事相关物流开放产业对接,企业信息享受15年保密期,连地方政府都被禁止“伸手”干预项目。
这五块地选得极有讲究:勘察加半岛锁定北极航道入口,滨海边疆区卡住日本海出海口,外贝加尔盯准蒙古矿产通道,而哈巴罗夫斯克、阿穆尔、犹太自治州三大特区全部压在中俄边境线上。
其中哈巴罗夫斯克特区更明确标注“覆盖黑瞎子岛协同发展圈”。
项目推进快得反常。
总统令签署不到一周,俄天然气公司已开始洽谈对华输气管道扩建,远东铁路干线启动升级,哈巴罗夫斯克老火车站被推平重建为物资调度中心。
俄副总理特鲁特涅夫放话:“所有工程必须按战时效率完成! ”
黑瞎子岛
这个面积仅335平方公里的小岛,因19世纪《瑷珲条约》割让沙俄、2008年中俄谈判划界归还西半部而闻名。
中方收回后迅速开发:建湿地公园、设生态科考站,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。
俄方东半部却截然相反:驻军哨所、雷达站林立,民用设施近乎空白。
2025年5月“中俄论坛”上,俄方首次提出联合开发计划,14个基建项目同步亮相:物流中心、科技园、跨境码头。
两个月后,哈巴罗夫斯克行政长官杰梅申突然加码,宣布将岛上俄控区设为“国际超前发展区”,放话2026年开建保税仓库和自动化港口,甚至放风要修桥直通中国抚远市。
俄方报告透露真实意图:把岛屿及通航水道设为“跨境规则改革试验带”。
简单说,就是把军事管控的深水航道(可通行万吨轮)转型为跨境货运转运点,甚至引入保税政策,让货物“境内关外”中转。
红利与风险并存
俄方政策看似诚意十足:企业10年免缴利润税、土地税和运输税,合资项目承诺“中方主导运营权”。
但实际条款暗藏机巧:能源矿产必须与俄国企联营,数据服务器强制设在俄境内,农业投资需配套建设物流枢纽,本质是让外资替俄完善战备供应链。
已有中国企业踩坑。
2024年某黑龙江企业在犹太自治州投资大豆加工厂,因俄方突然要求配套修建铁路支线,成本暴增40%。
棘手的是人力荒:俄乌冲突导致远东劳动力缺口达34%,有中企项目因招不到工人被迫延期。
环保牌桌上的博弈
黑瞎子岛开发的最大矛盾卡在生态红线。
中方西半部湿地是国际候鸟迁徙枢纽,每年超50万只水鸟栖息;俄方规划却要填埋部分浅滩建集装箱堆场。
2025年6月,中俄联合委员会紧急叫停俄方单方面勘探,要求重新评估生态影响。
俄方试图妥协:提出“浮动式码头”方案减少填江,但坚持在岛上建设轻工业园。
中方专家则反击:工业废水可能污染两江交汇处,威胁中国“淡水鱼之乡”抚远的养殖业。
第三方搅局的风险
日本共同社7月发文炒作“中俄借开发岛军事化”,美国智库CSIS随即发布卫星图,声称俄军在岛上扩建雷达站。
尽管俄方澄清“旧设施拆除中”,但地缘敏感已被点燃。
更现实的压力来自西方制裁。
俄方为规避二级制裁,要求外资在本地注册“壳公司”隐藏实际控制人。
但美国财政部已警告:将严查经远东流入俄罗斯的“影子资金流”。
优质图文扶持计划
发布于:四川省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