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突然签署总统令,宣布对53家中国企业和个人实施全面制裁。
这份制裁名单包括5家在中国注册的科技公司和贸易实体,理由是所谓“协助俄罗斯规避西方制裁”。
乌方声称这些企业向俄军提供无人机零件、稀土材料,甚至指控其支持“影子油轮船队”,但始终未能出示任何实质性证据。
这一决定迅速点燃了外交火药桶。
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在记者会上三次强硬表态,直言乌方行为“没有国际法依据、未经联合国安理会授权”,要求基辅“立即纠正错误”。
他特别强调,中方将“坚决维护中国企业的合法权益”,措辞之严厉在中乌交往史上极为罕见。
不到24小时内,中国商务部同步宣布对乌克兰玉米和葵花籽油实施进口限制,直击其农业经济命脉——此前中国每年从乌进口农产品价值超10亿美元。
展开剩余78%泽连斯基的决策被广泛视为一场政治豪赌。 他选择与美国国会公布的“援俄实体清单”高度重合的目标,甚至将欧盟第18轮对俄制裁文本直接复制粘贴。
乌克兰制裁专员弗拉修克公开承认,此举是为“向西方展示忠诚”,尤其在美军援法案卡壳之际表忠心。
更讽刺的是,去年泽连斯基还对中国特使承诺“恢复战前贸易”,如今却亲手撕毁合作框架。
基辅的动机赤裸裸暴露在三条战线:首先是向美国递“投名状”。 特朗普政府近期在关税谈判中对中国让步,表面宣称“中美友好”,实则憋着一肚子火。
泽连斯基团队判断,此刻对华发难能换取华盛顿更多军援,比如乌军急缺的F-35战机和远程导弹。 其次是妄想掐断中俄贸易。
乌安全部门报告声称俄武器中60%外国零件来自中国,认定只要逼中俄“脱钩”,就能拖垮俄罗斯经济。
最后是转移国内矛盾——近期基辅爆发反政府示威,民众包围总统府抗议腐败横行、战事无果,急需制造“外部敌人”来凝聚民心。
这种战略短视引发连锁震荡。 被制裁的中企迅速启动法律维权,其中一家碳纤维制造商出示海关记录,证明其产品全用于民用无人机。
乌克兰农业部则陷入恐慌,葵花籽油库存积压港口,农民协会紧急呼吁政府“别拿饭碗搞政治”。
更严峻的是,中国原本参与建设的敖德萨港改造和第聂伯河水电站项目全部暂停,这些战后重建关键工程瞬间停摆。
国际博弈的齿轮因此加速转动。 美国参议员格雷厄姆趁机推动对俄石油买家征收500%关税的法案,特朗普更将俄乌停火期限从50天压缩到10天。
俄罗斯则关闭20个边境口岸,转头与印度签下苏-57战机订单,俄央行人民币储备飙升至25%。
欧盟外交官私下抱怨乌克兰“鲁莽行动破坏平衡”,德国企业因担忧稀土断供急寻替代方案——中国控制全球92%的稀土提炼产能,一架F-35战机就要消耗417公斤稀土材料。
中方反击的底气源于法理与实力双重支撑。
外交部声明援引联合国宪章第41条,指出单边制裁必须经安理会授权。 中国驻联合国大使耿爽曾直言:“若真军援俄罗斯,战场早不是今天局面。 ”
现实印证了这句话——俄军坦克里拆出德国博世发动机、美国德州仪器芯片,甚至乌克兰自家军工企业生产的电路板。
相比之下,中国对俄出口集中在机床、卡车等民用领域,完全符合世贸规则。
历史教训早已警示风险。 2021年乌克兰在美国施压下撕毁马达西奇公司收购协议,导致中企损失35亿美元。
此后中国对乌投资暴跌70%,哈尔科夫地铁扩建等基建项目烂尾。
”
而中国商务部的农产品限令只是第一张牌,反外国制裁法预留了金融管制、出口禁令等更强硬工具。
这场危机暴露出乌克兰战略的致命矛盾:一面依赖中国黑海粮食走廊出口创汇,一面配合美国打击中国稀土产业链。
当特朗普政府用“稀土换军援”协议诱惑基辅时,却未兑现F-35交付时间表。
而中国对乌克兰的警告,始终停留在“立即纠正错误”的底线之上——外交部法律团队彻夜研究反制条款时,北京长安街的灯火照亮了国际秩序的新规则:中立不是软弱,红线不容践踏。
发布于:四川省万隆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